老舍先生创作的《茶馆》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代表之作,于1958年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,曹禺在看了戏之后,兴奋地对老舍先生说:“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。”1980年,《茶馆》应邀赴西德、法国、瑞士三国15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,被誉为是“东方戏剧的奇迹”,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,其后又赴日本、新加坡、加拿大及香港、台湾等地区演出。 1992年7月16日,在北京人艺建院四十周年之际,《茶馆》在首都剧场所进行的第374场演出,成为于是之、郑榕、蓝天野等老一辈《茶馆》演员的告别演出。2004年5月,《茶馆》迎来第500场演出。 为纪念导演焦菊隐先生诞辰100周年,2005年夏,北京人艺重排“焦版”《茶馆》,并于当年成功地出访美国。2010年3月该剧演出已过600场。《茶馆》在舞台上长演不衰,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代表作。
剧情简介: 故事发生在京城的老裕泰茶馆。 第一幕,背景是清末戊戌变法之后。那时候,政治腐败,国弱民贫,洋货和鸦片占据市场,知识分子有的主张改良,有的想办实业;得势的太监要娶老婆,乡下的农民卖儿卖女;想维新的被砍了头,信洋教的腰杆倍儿硬;特务横行,老百姓动辄获咎,以至于掌柜的王利发在茶馆里张贴起了“莫谈国事”。 第二幕,已经到了民国时期。军阀混战,民不聊生;列强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分一杯羹;爱国学生号召大家内除国贼,外御列强。八面玲珑的王掌柜在残兵流寇、地痞特务的骚扰压榨下坚持改良,苦苦支撑着“老裕泰”茶馆。 第三幕,北京城被日寇霸占了八年以后,老百姓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,可是又来了国民党和美国兵,政治空前黑暗,王掌柜的日子愈加艰难。他的改良梦最终也没能救得了“老裕泰”,他自己也被逼上了吊…… |